专访|肖裕声:红飘带传递红军长征精神力量
2023-07-31 21:22:29 天眼新闻

“很高兴来到红飘带宣传推广(首站)活动现场与大家分享长征故事。”7月31日,中央军委党史军史工作小组专家组成员、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原少将副部长、研究员肖裕声回到家乡,参加红飘带宣传推广活动,看到灵动鲜艳的红飘带,他备受感动。


(资料图片)

“回溯百年,我们看到最为耀眼的历史篇章、最为惊心动魄的历程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。”肖裕声介绍,1934年10月,第五次反“围剿”失败后,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,纵横十余省,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的战役战斗,攻占700余座县城,跨越近百条江河,穿越茫茫草地,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……1935年10月,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,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;1936年10月,红二、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,同中央红军会师。红军三大主力会师,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。

“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,谱写了中国革命史的光辉诗篇,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。”作为党史研究专家,肖裕声表示,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,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,战胜千难万险,付出巨大牺牲,胜利完成震撼世界、彪炳史册的长征。这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、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、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、一次开创新局面的伟大远征,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,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。

“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,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,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。”在肖裕声看来,今天,红军长征展现的坚定政治定力、强大合力和蓬勃生命力,依然是我们党汲取力量,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攻克难关,创造奇迹的动力源泉。

“光阴荏苒,八十七年过去了,红军铸就的长征精神依旧熠熠生辉。”肖裕声表示,红飘带在历时两年多的艰苦建设后首次亮相,既是新时期重走长征路的勇敢实践,更是对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在载体上的踊跃创新。

肖裕声认为,作为全球首个沉浸式红色文化场馆,红飘带最大的亮点与特色即是在宣传长征历史文化的基础上,强化了数字技术、先进设备的应用,带领我们穿越时空,亲身感受长征的艰辛与伟大,在虚拟空间里重回浴血奋战的革命年代,体悟峥嵘岁月里的英雄壮举,唤起红色记忆。

肖裕声介绍,为准确把控场馆内容的政治观、史实观,客观真实反映历史,中宣部高度重视,多轮次组织专家对演艺脚本进行评审,严格把控创意内容,精准还原历史史实,有血有肉的还原战争场景,给大家呈现出一场视听盛宴,无论是革命前辈追忆当年的壮丽景象,还是新生一代对历史研究充满的热忱,或是青少年对红色文化保持浓厚激情,红飘带都将带来全新的体验和启发,让观众深入了解长征精神所蕴含的意义,坚定信念,激发勇气,传递在逆境中迎难而上、坚强不屈的精神力量。

在肖裕声看来,值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之际,红飘带宣传推广首站的活动在这样一个重要节点上亮相,是向英雄先烈致敬,期待红飘带能够为观众打开一扇窗,让更多人在红飘带打造的数字科技与红色艺术里,亲历长征的艰辛,感受长征的壮丽;我们将与红军将士一同爬过雪山,越过草地,经历枪林弹雨……共同追逐那一缕希望的光;在这片虚拟的空间中,观众近距离感受红军将士的信仰和坚韧,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和平与发展来之不易,笃定对历史的敬畏,激发热爱祖国、热爱和平的情感。

“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路,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。”肖裕声表示,在新时代里,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,我们肩负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。我们要以长征精神为指引,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坚定信心、迎难而上,勇于创新、奋发有为,发扬光大伟大的长征精神。
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

文/赵相康 陈江南

图/刘杨

编辑 徐然

二审 李劼

三审 庞博

热门推荐